在丰收节里咂摸农耕文化的香醇
李思辉
毛泽东主席曾说:“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讲到“我当过农民”。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设立并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厚感情。作为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有着重农、爱农、兴农的重大政治意义,而且承载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论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作业规律,还是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传承;不论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务农之苦,还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耕作之乐;不论是“兴文盛礼乐,偃武息民黎”的朴素向往,还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美学,我们的先人在数千年川流不息的历史河床上积淀了农耕文化的厚厚土层。一年接一年,以国家之名庆祝丰收,是对勤劳耕作、崇尚美好等传统文化的一种反复确认,是对农耕文明中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等积极元素的热情唤醒。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丰收意味着团圆,寄托着人们对红火日子的期盼。岁稔年丰、天心月满,是中华儿女几千年的美好冀望,是一代人接一代人形成的共同社会心理。以往,一些地方对农耕文化不大重视,以致农村逐渐沦为文化的边缘地带。在有的地方,城市对农村资源的虹吸效应,抽走的不只是物质财富,更是人才、文化和精神。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设立的,它承载着接续农耕文化,培育乡村文明的期许——广袤的农村要实现振兴,需要物质上的丰富,也离不开精神文化上的支撑。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年景举办的,它又被注入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时代内涵。至于眼下火爆的丰收节直播带货,带来的则是电商助力农产品流通的文化新景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文化的长河中,农业、农村、农民绝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邻里相帮等美好精神的承载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让我们在庆祝丰收的喜悦里,细细咂摸农耕文化的香醇,以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等精神,提振农村精气神,让广袤的乡村更加生机蓬勃,乡亲们的日子更加幸福红火。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9月22日)
点评:文章中心明确,立意深远。由“丰收节”的现象,挖掘出国家设立此节日的深远意义。从“丰收意味着团圆”宕开一笔,从而思索中国的农耕文明以及耕读传家的传统文化。最后以管仲名言作结,联系现实,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丰收节里咂摸农耕文化的香醇》由龙门尚学光谷校区关老师整理)
专属方案 教师多对一,专业定制
师资保障 中高考经验丰富,专业团队
心理咨询 心理疏导、激发斗志
金牌教研 科学规划,高效提分
优质服务 全程监督,及时反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武汉龙门尚学一对一辅导中心
鄂ICP备2021001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