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
武汉高中一对一
关注升学辅导 关注辅导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一对一辅导

和而不同,同中辨异

来源:高中一对一辅导组 时间:2022-04-28

在常见的近义成语中,词义完全相同没有差异的成语是很少见的,近义成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词义相近。要想准确地辨析使用成语,就一定要在“存同”的基础上“求异”,以近义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为切入点,仔细分析,认真体味,进而找出近义成语的不同之处。结合常见近义成语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析。

一、语法功能显形异

成语有自己固定的含义,当成语放在句子中,需要表达出连贯、完整的意思时,不能忽视它的语法功能。

1.从句子成分看差异。例如“铜墙铁壁”和“固若金汤”,两个成语都能形容十分坚固,不可摧毁。可是前者可作主语或是宾语,比如“全党和全军携手共建铜墙铁壁”;而后者可作谓语或是定语,比如“岳飞守卫的安阳城固若金汤”。有的成语在句子中有固定的语法搭配。例如“一语道破”和“一语中的”,两个成语都有“说话简短,又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的意思,但是前者能带宾语,如“一语道破天机”,后者则不能带宾语。

2.从语法搭配看差异。近义成语除去自身的语法成分特点之外,在成分搭配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可以用来作为区分的依据。例如“滔滔不绝”和“娓娓而谈”,这两个成语都有“话很多,连续不停地说”的意思,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前者可以作状语来修饰谓语,比如“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下午”,而后者自己就可以担当谓语,绝对不能和谓语搭配使用。

3.从句式特点看差异。近义成语所处的句式,可能是肯定句、否定句或是疑问句等等。不同的成语有它固定搭配的句式。如“无时无刻”和“每时每刻”的意思几乎相同,可它们在使用的时候有自己固定搭配的句式,前者用于否定句,后者用于肯定句。

二、“色彩搭配”知神异

辨析近义成语,绕不开色彩,它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种类型,而“搭配”则指成语的适用对象。

1.情感适度,严防褒贬误用。成语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近义成语可以根据感情色彩不同进行辨析。例如,“煞费苦心”和“挖空心思”都有“用尽心思”的意思,但是前者是中性词,后者多含贬义,多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再如“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两个成语仅一字之差,都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可是前者含褒义,后者含贬义。以上这些成语使用的语言环境绝对不能互换。

2.语体得当,不可雅俗混搭。语体是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通俗平易的口语体和庄重文雅的书面语体,各有特点,不能张冠李戴。形容学者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的时候,我们用“博闻强识”,一样的意思表达在平易的语境中,我们则会使用“见多识广”。这两个近义词语,在语体色彩方面,不能模糊使用。

3.分清对象,确保搭配得体。一部分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有的适用于自己,有的适用于他人;有的适用于一般的对象,有的适用于特殊的对象。在区分近义成语的时候,要注意这方面的辨识。例如“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平易近人”这三个成语,在意义上都可以形容态度温和。可是“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多用于描述领导或是长辈,“和颜悦色”的搭配对象则没有这个限制。

三、纵向横向看意异

近义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解释。纵向是看近义词语的意思轻重,横向是看近义词语的适用范围和侧重点。明确这几个方面的差异对于准确地辨析近义成语也是大有益处的。此外,在辨析这种类型的近义词语时,我们还要结合成语字面的含义来完成。例如“痛改前非”和“改过自新”,从词面上看,前者是“改掉之前做得不对的地方”,后者是“改完过错后,呈现出新的样子”,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显而易见。“手不释卷”和“爱不释手”都有“不舍得放下”的意思,但是前者针对书而言,后者的范围则更大些。

                                            

巩固练习

在括号中选出最恰当的成语填在句子的横线上。

在抗洪救灾中,他作为连长,总是不惧危险,           。(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他考虑问题总是         ,深得大家好评。(八面玲珑 面面俱到)

解析及答案

第一个句子中“身先士卒”和“以身作则”都含有“做好表率”的意思,但“身先士卒”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而“以身作则”是指“做好榜样”,前者程度比后者重。语境中“不惧危险”说明他事事在先,不仅是表率,还起带头作用,所以要用“身先士卒”。第二个句子中“八面玲珑”和“面面俱到”都形容人“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但前者侧重于处事手腕圆滑,多含贬义。后者侧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属中性。语境中“深得大家好评”,可见不含贬义,所以要用“面面俱到”。

 

(《和而不同,同中辨异》由龙门尚学吴家山校区彭老师整理)

专属方案 教师多对一,专业定制

师资保障 中高考经验丰富,专业团队

心理咨询 心理疏导、激发斗志

金牌教研 科学规划,高效提分

优质服务 全程监督,及时反馈

咨询总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武汉一对一辅导中心

鄂ICP备2021001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