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央机构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诸多方面,朝代不同,情况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作为国家的中枢机构,中央官职体系完备。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太常寺掌宗庙礼仪,秦署奉常,汉改太常,至北齐始有,清未废。宗正寺掌天子宗族事,明清为宗人府。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鸿胪寺掌赞导相礼,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国之中枢:中国古代的中央机构》由龙门尚学吴家山校区厍老师整理)
上一篇:站、坐、走的行为规范
下一篇:题诗中暗藏的深意
专属方案 教师多对一,专业定制
师资保障 中高考经验丰富,专业团队
心理咨询 心理疏导、激发斗志
金牌教研 科学规划,高效提分
优质服务 全程监督,及时反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武汉龙门尚学一对一辅导中心
鄂ICP备2021001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