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
武汉高中一对一
关注龙门尚学 关注辅导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一对一辅导

站、坐、走的行为规范

来源:龙门尚学高中一对一辅导组 时间:2022-03-28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甚至连举手投足都有“行为规范”。

一、站有站相

古人站立要“立如斋”“立必方正”“立毋跛”,体现出谦恭有礼,明辨尊卑上下。主要有拱、揖、唱喏、道万福、鞠躬等。其中,“拱”即拱手。拱手礼有吉凶之分,行吉礼与凶丧礼不同。“揖”即揖礼,称为“时揖”;揖身份低于自己的人叫“土揖”;揖身份尊于自己的人叫“长揖”。“唱喏”为男子相见礼,是对揖礼的一种发展。东晋前只是举手而无声,东晋时开始口颂敬词,如“久仰久仰”之类。后来又有问候起居寒暖之类的客套话,称为“寒暄”。“道万福”,即女子行礼时口称“万福”,以示敬意。“鞠躬”为敬惧恭谨之容。

二、坐有坐相

古人的正常坐姿是“坐端正”“勿箕踞”“勿摇髀”。在秦汉以前,“坐”“踞”“跪”“拜”等都属于坐的范畴。有“蹲踞”“箕踞”,如《荆轲刺秦王》中的“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或“安坐”“正坐”“跪坐”“经坐”“恭坐”“肃坐”“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双手垂坐……讲究“坐如尸”“坐不中席”“偏席不坐”。但尊者可以独坐一席,居中而坐。还讲究“座次尊卑”,室内座次以居西面向东之位为尊,在堂中是以南向为最尊。所以皇帝是“南面称孤”,众官是“面北称臣”。史家考证,夏商周三代,以左为尊;春秋、战国时期以右为尊;汉代尊右;唐宋尊左;元朝尊右;明朝先尊右而后尊左;清朝尊左。古代最合礼仪的坐姿是“安坐”,也叫“正坐”“跪坐”。成语“正襟危坐”里所说的“坐”,指的就是这种坐法。古人最随便的坐姿叫“箕踞”,在非公开场合较为随意的休息性姿势叫“蹲踞”。汉末最新潮的坐姿叫“垂足坐”,与现代人常规坐法极为相似。

三、走有走相

行走要“步从容”,即走路时不急不慢、从容大方。见尊长时,要“进必趋”。《礼记》中云:“徐行曰步,疾行曰趋。”趋步礼是古人对长者尊者表示尊重的一种动作状态的礼仪形式。疾行,即作小跑状。从尊长身边告退时,要“退必迟”,即缓慢退出,显示对长辈的不舍和敬重。转弯处,要注意“宽转弯,勿触棱”,是指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棱角,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走入无人的房间要提醒自己“入虚室,如有人”,行为与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乱走乱动。另外,古文中的“步”“行”“趋”“走”“奔”也是有区别的。“步”( 如屈原《离骚》中的“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即慢行,相当于今天的“散步”。“行”(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当于今天正常的“行走”。“趋”(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即小步快走。“走”(如林嗣环《口技》中的“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即跑。“奔”(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的“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逃跑。

总之,在行为举止方面,古人时时按礼节行事,正所谓“不学礼,无以立”!

(《站、坐、走的行为规范》由龙门尚学钟家村校区薄老师整理)

专属方案 教师多对一,专业定制

师资保障 中高考经验丰富,专业团队

心理咨询 心理疏导、激发斗志

金牌教研 科学规划,高效提分

优质服务 全程监督,及时反馈

龙门尚学校区:江夏校区光谷校区水果湖校区武汉中学校区青山校区吴家山校区崇仁路校区钟家村校区

咨询总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武汉龙门尚学一对一辅导中心

鄂ICP备2021001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