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表示否定的复音虚词很多,虽然都表否定,但意思上多有区别,掌握它们,有助于准确理解和翻译。如下:
1.不然:由副词加复指上文的代词构成,作连词,表示否定前文所说,意思是“如果不如此”,如: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2.不啻:由副词加动词构成,①作状语,表示不限于某范围,意思是“不止”“不仅”,如:不啻增二十倍焉(《治平篇》);②作谓语,意思是“不及、赶不上”,如: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
3.不亦:由副词加语气词构成,作副词,常构成“不亦……乎”的句式,表示反问,意思是“岂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4.无:由助动词加上动词构成,相当于一个副词,表示委婉反问,①意思是“是不是”“莫不是”,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②意思是“难道能没有”“怎么能没有”,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5.否则:由否定副词加连词构成,否定的是上文所说的整个内容,相当于“不+前句”。所以,“否”实际上是个否定性假设分句;“则”是个连词,引出下句结果,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就……”,“否则”凝固成一个关联词,连接的两部分是正反并列关系,如: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襄公二十六年》)。
6.未几:否定副词加不定量数词构成,意思是“没有过多少时间”“没多久”,如:未几,敌果舁炮至(《冯婉贞》)。
7.无何:由动词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没有多久”“不久”,如: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
8.无乃:也作毋乃,由两个副词并列构成,意思是“岂不乃是”;作状语,表示猜测,意思是“岂不是”“莫不是”“或许”“只怕”“恐怕”,如:无乃不可乎(《蹇叔哭师》)。
9.无非:意思是“没有什么不是”,如:所见无非牛者(《庄子·养生主》)。
10.无所:意思是“没有……的”,如:财物无所取(《鸿门宴》)。
(《几个常用的表否定的复音虚词》由龙门尚学光谷校区危老师整理)
上一篇:解读古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专属方案 教师多对一,专业定制
师资保障 中高考经验丰富,专业团队
心理咨询 心理疏导、激发斗志
金牌教研 科学规划,高效提分
优质服务 全程监督,及时反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武汉龙门尚学一对一辅导中心
鄂ICP备2021001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