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素材】
卡农的秘密
音乐界很难有第二个名词像“卡农”一样,离我们这么近,又那么远。
17世纪下半叶,默默无闻的德国人约翰·帕赫贝尔谱下了默默无闻的它。400多年后,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用它给剧情的高潮部分伴奏,好莱坞影片《舞出我人生》里男主角钟爱的音乐也是它。美国航空航天局甚至将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就送入太空。很多人不知道,除了这熟悉的旋律,《两只老虎》是卡农,《黄河大合唱》也算是卡农。
卡农不只是一首经典曲目,更是屡试不爽的作曲技法。它出现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里,现身在威尔第的歌剧里。在帕赫贝尔的年代,卡农迎来了巅峰时刻,他凭此成为音乐史上不朽的“半曲之王”。原曲名为《D大调卡农与吉格》,可“卡农”实在太流行,人们忘记了乐谱的后半章节。卡农意味着一首曲子的所有声部都形态相近,紧紧跟随着第一声部,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一个小节,所有声部融合在一起,连绵不断,一如滔滔不绝的海浪,掀起无数波澜后,消逝在同一片海岸上。
刚诞生时,卡农不过是牧羊人闲暇时吟唱的小调。从这群无意识的创始人,直到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卡农的创作者堪称谱曲界最接近魔术师的人,他们费尽心思,只为让相同音符在几秒后重新登场,展现完全不同的意蕴。
这种颠覆时间感受的作曲形式最终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800年来,它从田间地头走入了教堂和学院,又成了通俗歌曲里的常客。巴赫甚至将它和几何学结合,将一首诡异的“螃蟹卡农”写到了只有一个曲面的几何体“莫比乌斯环”上。这意味着只要演奏者没有精疲力竭,曲子就可以无穷无尽循环演奏。
【话题延伸】巧合;记忆;经典;音乐等。
【活学活用】人类不会忘记那些创造过杰作的人,即使他们的生平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名字也能与作品一起不朽。王希孟因一幅《千里江山图》永载史册,曹雪芹因半本《红楼梦》天下知名,而帕赫贝尔凭借他的《大调卡农与吉格》成为“半曲之王”。人的生命,凭借伟大的艺术品得到永恒。
(《【多维素材】卡农的秘密》由龙门尚学武汉中学校区房老师整理)
上一篇:【同步作文展示】竹林记趣
下一篇:【智趣汉语】“飞黄腾达”的由来
专属方案 教师多对一,专业定制
师资保障 中高考经验丰富,专业团队
心理咨询 心理疏导、激发斗志
金牌教研 科学规划,高效提分
优质服务 全程监督,及时反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武汉龙门尚学一对一辅导中心
鄂ICP备2021001515号